首页 > 印象山西 > 三晋文明 > 宗教艺术

山西晋南与儒释道之渊源

山西制造网    2016-07-05    浏览量:646
       山西晋南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英才辈出,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现存的大量遗迹遗存、考古发现、碑记石刻,以及典籍记载、历史传说、民间风俗等均证明:尧初都蒲坂、后迁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尧舜禹三世帝王都在以运城盐池为中心的晋南一带建都,这里是最早的“中国”。在人类文明和华夏文明的发展演进中,以运城为中心的晋南一带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举足轻重的作用,这里的文化遗存之集中、种类之丰富,文化积淀之深厚、传播之久远,晋南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释道文化的渊源之深厚、影响之深远,都为国内少有。
    “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儒家文化发源于山西晋南特别是运城一带的尧舜禹文化
    儒家文化为春秋时期孔丘(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和其弟子所创。据典籍中的大量有关记载,就儒家而言,其轴心时期应该是尧舜禹时期。
    关于尧舜禹,大量史料记载,山西晋南特别是运城一带是尧舜禹三世帝王建都的地方。《汉书·帝王本纪》载,“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唐代杜佑所著《通典》里有这样一句话:“尧旧都在蒲。”北魏地理学家阚骃在《十三州记》里这样写道:“蒲坂,尧都。盖帝尧都此,后迁平阳。”此外,《帝王世纪》《通典·州郡典》《蒲州府志》等都有类似的说法。以上典籍所说的“蒲”“蒲坂”,就是指今天的运城市的永济市。“安邑”就是今天的夏县和盐湖区东部一带。
    《礼记·中庸》云:“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意思是说,孔子遵循尧舜之道,效法周文王、周武王之制。生活于春秋时期的孔子所开启的儒家文化,是对尧舜禹以降、夏商周三代以来文明的传承与弘扬。孔子晚年致力于整理编辑周代文献,形成儒家思想的基本经典,后世传承不绝,号称“六艺”或《六经》。其中,《尚书》作为上古时期的历史政治文献汇集,这部书,就是以《尧典》《舜典》为开端,和“仲尼祖述尧舜”的说法是一致的。我们所说的中华5000年文明,就是自尧舜禹开始的文明。因此,儒家所承传的文明,是基于父系血缘宗族人伦道德的宗教和政治文化,其典范时期就是尧舜禹时代,其文化源头就是尧舜禹文化。
    《尚书·虞书》记述,尧舜禹人格正直,光明磊落,富于修养,齐家亲族;担当政治大任时,他们都能尊贤任能,安民惠民、柔迩怀远,平治天下。这样的政治就是“德治”,他们的作为就是“以德佩天”“内圣外王”。尧舜禹一方面发展农业、改造、利用自然造福于人,另一方面建立典章制度、制作礼乐、规定赏罚、规范人伦。他们有大德,能孝亲,亲九族,爱民,保民,正德,利用,厚生。《礼记》中“大学”“中庸”篇强调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正是儒家文化崇尚的典范政治家尧舜禹昭示给后代儒者的人生道路。这就是“大学问”,是圣人之道。
    孔子承前启后,集古典文化之大成,使得尧舜禹文化通过儒家学派得以延续,绵延不绝。
    由此可见,山西晋南特别是运城一带作为尧舜禹活动的中心地带,作为尧舜禹文化的核心区域,在儒家文化的形成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海外取经求法第一人”佛教高僧法显大师西行求法之路从山西晋南开始
    “释”,指:放开、放下,释放之意。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简称,后泛指佛教。释家文化,就是佛教文化。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中最古老的宗教,佛教自公元一世纪传入中国,在长达两千年的历史时期中,产生了极为丰富多彩的成果,已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提到佛教,人们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唐僧一行西天取经的事,于是也就“理所当然”的认定佛教文化是由唐僧引入中国的。一部《西游记》,使唐僧玄奘西天取经的故事家喻户晓。很多人却不知道,比唐僧早两百多年还有一位中国历史上去西天取经的第一人,他就是出生于山西晋南、出家于山西晋南的东晋高僧法显大师。
    法显(334年-420年),东晋司州平阳郡武阳人,也就是现今山西临汾人(一说是今山西襄垣人),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位名僧,一位卓越的佛教革新人物,是中国第一位到海外取经求法的大师,杰出的旅行家和翻译家。隆安三年(公元399年)法显从家乡出发,历经14载,跋涉5万里,走遍30余国,于东晋义熙八年(412年)经海路回国,共取回12部60余卷上百万言梵本佛经,译注6部24卷。其中,对我国佛教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是佛经《摩诃僧祇律》四十卷。著名国学大师汤用彤先生认为这是法显求法所以重要的原因之一。这对于中国当时的僧人来说,宛如及时的春雨,对佛教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为我国佛教的理论发展和本土化进程作出了突出贡献。
    同时,法显将十四载取经见闻,融合着佛学智慧,写成了不朽名著《佛国记》。此书亦名《法显行传》《佛游天竺记》,为研究南亚次大陆各国古代史地、交通和风情保存了重要资料。自19世纪以来,先后被译成法、英、日文等,为国际学术界所重视,是世界宗教史、东方文化史和对外交流史上的千秋瑰宝。
    可以说,从法显西行求法开始,标志着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到了法显时代,达到了一个关键时刻,一个转折点,从过去的基本上是送进来的阶段向拿进来的阶段转变。作为西行求法第一人法显的“出生地”“出家地”“出发地”,山西晋南在我国佛教文化发展史上无疑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道教“三官信仰”与山西晋南的尧舜禹文化密不可分
    “道”,是指道教文化。作为中国的本土宗教,道教形成于东汉时期,长期传播于中国社会,对中国民间风俗产生了深刻影响。道教是以“道”作为最高信仰的一种成熟宗教,“道”无形无象,而又生育天地万物。
    尧舜禹在道教里面被称作“三官”,尧是天官、舜是地官、禹是水官,所以道教里有一种说法叫天官赐福,地官设罪,水官解恶。天、地、水三官的出生日在道教里面称为三元节,也就是上元节、中元节和下元节。上元节是祭祀尧的,日期和我们民族当中的节日元宵节是吻合的,元宵节就是祭祀天官尧的;中元节在农历七月十五,是祭祀地官舜的;下元节是在农历十月十五,是祭祀水官禹的。可以说,三官信仰在道教当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尧舜禹与道教有着密不可分的历史渊源。
    在2016年北京举办的“尧舜禹文化与当代社会核心价值”研讨会上,中央民族大学哲学院教授谢路军先生研究指出:“运城这个地方应该说是道教的发源地,为什么这样说呢?道教早期两大宗派,一个是五斗米道,主要活动在四川青城山一带地区鹤鸣山,还有一个在河北邢台平乡太平道。早期道教的两支有个共通的特点,都是崇奉三官,其重要的标志是都建有三官殿,到平乡发现有三官殿,是早期福禄派道教的重要标志。三官老家在什么地方?他们主要活动地区在什么地方?在运城。
    同时,运城市芮城县作为中国道教重要流派全真道的祖师吕洞宾诞生地、出道地,祖庭永乐宫、祖山九峰山所在地,在中国道教发展史上也具有重要地位。当代著名学者任继愈在《中国道教史》中评价吕洞宾是“对后来道教发展影响最大的人物”。台湾学者南怀瑾在《中国道教发展史略》中评价:“历宋、元、明、清千余年而至现代,……其(吕洞宾)声望之隆,震撼中外。”
    由此可见,道教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根,不仅和山西晋南运城一带的尧舜禹文化紧密相连,甚至可以说,道教文化的根和源就在晋南,特别是运城一带。
 
在线咨询
服务热线:
0351-3387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