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 2 月以来,受地缘政治冲突影响,数十架中资租赁公司出租的飞机滞留在俄罗斯境内难以回收,这一事件持续牵动着航空租赁行业的神经。从资产减值到保险赔付,从短期冲击到长期行业趋势变化,中资租赁企业正经历着一场特殊的 "压力测试"。
多家企业陷飞机回收困境,减值计提成普遍选择。8 月 11 日,山河智能(002097)发布公告揭开了行业困境的一角。其全资子公司 AVMAX 于 2012 年至 2019 年间,向俄罗斯 Yakutia Airlines 和 Aurora JSC 出租了 3 架 DHC 系列飞机,租期最长达 148 个月。但自 2022 年冲突爆发后,尽管 AVMAX 持续交涉回收,这 3 架飞机始终未能成功取回。此前,AVMAX 已对这 3 架飞机全额计提减值,而近日其与保险公司达成赔付协议,获净赔付款 2296.51 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 1.64 亿元),这笔款项扣税后将为公司贡献 1.26 亿元净利润,占其上一年度归母净利润的 172.92%。不过山河智能明确表示,该赔款为非经常性损益,不具有持续性。
无独有偶,今年 6 月日发精机(002520)也披露,旗下子公司 Airwork 与俄罗斯 Aviastar 签订的 6 架 B757-200 货机租赁合同中,仅 1 架成功回收,其余 5 架仍滞留俄罗斯。早在 2022 年 10 月,公司就对这 5 架飞机计提减值损失 7.41 亿元。这些飞机的租赁周期多为 6 年零 70 天,合同金额最高达 2572.83 万新西兰元,却因冲突在 2022 年 3 月提前终止合作。
行业数据显示,受影响的企业远不止这两家。拥有全球第二大飞机租赁公司 Avolon 的渤海租赁(000415),2022 年上半年因 10 架飞机滞留俄罗斯,计提减值损失 2.98 亿美元(约合 21.42 亿元人民币),成为当期亏损的主因。中银航空租赁更是有 17 架飞机滞留俄罗斯,2022 年全额计提资产减值 8.04 亿美元(约合 57.8 亿元人民币);光大集团旗下中飞租赁的 2 架滞俄飞机也计提减值 4.38 亿港元。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数据显示,中银租赁、国银租赁、工银租赁、渤海租赁旗下 Avolon 等多家中资租赁公司均涉及对俄飞机租赁业务。
保险赔付成重要缓冲,但覆盖范围有限。业内人士指出,保险和解付款成为租赁公司应对损失的重要途径。由于此前已计提减值,和解当年相关项目通常会产生盈利。除山河智能外,中银航空 2023 年就与俄罗斯 NSK 保险公司达成协议,就 8 架滞俄飞机获 2.08 亿美元现金赔付。不过赔付存在明显限制:承租人保险和解款由俄政府拨款,分配向国有俄航倾斜;出租人则需投保相关保险才能获赔,未投保企业无法享受这一缓冲。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面临滞俄飞机的损失压力,中资租赁公司整体表现仍显稳健。一方面,对俄租赁业务占比不大,未对行业造成系统性冲击;另一方面,全球航空市场回暖与飞机供应短缺形成利好。数据显示,2024 年干线飞机租金价格大幅上涨,窄体客机租赁费率较 2019 年高出 20%-30%。Cirium Ascend Consultancy 预测,2025 年双通道飞机租金将继续上涨,因波音 777-9 延期、A350/B787 生产缓慢导致供应紧张。
这一趋势已反映在企业业绩上,渤海租赁今年一季度 Avolon 实现净利润 1.45 亿美元,同比增长 36%,飞机租赁收入达 6.83 亿美元,创历史季度新高。对于滞留飞机的未来,业内认为若后续能够回收,租赁公司可依据国际会计准则对已减值资产进行回拨,但短期内回收前景仍存不确定性。这场持续三年的行业考验,既暴露了跨境租赁的地缘风险,也展现了行业在危机中的韧性与转型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