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26 日,在大同市北魏文化园,2025 山西非遗好物发布计划暨山西非遗消费季(夏季)成果展示活动隆重举行。活动现场,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正式发布了首批 65 件 “山西非遗好物”,涵盖传统技艺、医药、美食、非遗文创等多个领域,以创新形式推动非遗深度融入现代生活,为暑期文旅市场增添新活力。
此次发布的 “山西非遗好物”,经过各市推荐、专家严格评审,结合市场反响等多方面综合考量,最终确定了消费季期间最受游客与市民喜爱的代表性项目。太原苏氏琉璃、晋祠桂花元宵、大同九龙奔月铜工艺火锅、晋中榆社阿胶糕、鑫炳记太谷饼、朔州刻瓷赏盘等来自全省 11 市的非遗精品纷纷亮相。这些好物不仅承载着山西深厚的文化记忆,还通过巧妙的创意设计实现了功能转化。例如,将传统医药定坤丹与当下的养生需求相结合,开发出更贴合现代人生活的产品;以结艺胸针系列为代表,赋予非遗时尚属性,真正实现了 “一城一非遗,一物一山西” 的独特文化表达。
同时,主办方在活动中发布了 5 条非遗美食线路。这 5 条线路分别以 “晋商文化”“面食王国”“药膳康养” 等为主题,包括晋北民族融合文化探源之旅、晋西黄土风情寻味之旅、晋中醋香面韵美食双绝之旅、晋南麦作文明寻根之旅、晋东南药膳山珍秘境之旅。线路串联起太原、大同、长治等全省 11 市 30 多个非遗工坊以及众多历史街区、自然景观,形成 “美食 + 非遗 + 景区” 的立体化文旅动线。游客沿着这些线路,不仅能品尝到大同刀削面、岚县面塑、闻喜花馍等非遗美食,还能深入体验非遗技艺,购买心仪产品,形成可品尝、可参与、可带走的消费闭环。
为期一个月的非遗消费季主题市集以 “晋享非遗・美好生活” 为核心,汇聚全省 11 市近 200 个非遗项目、300 余位传承人。市集内设置了数字化交互装置、特色展演等多元场景,日均客流量超 3 万人次,累计销售额突破 200 万元,成为暑期文旅消费的 “新引擎”。此外,消费季活动还创新推出非遗研学课堂,由传承人现场教学剪纸、面塑等技艺,让市民在 “学中玩、玩中学”;联动华为、腾讯游戏等品牌,探索 “非遗 + 科技”“非遗 + 时尚” 跨界融合,通过 AR 互动、文创联名等形式,构建 “逛、玩、买” 一站式消费场景。
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是推动非遗 “活态传承” 的重要实践。通过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市场需求深度结合,非遗不再只是博物馆里的展品,而是以美食、文创、生活用品等形式走进大众日常,既助力传承人增收,又满足消费者对文化消费的升级需求。未来,山西将继续挖掘非遗资源,打造更多兼具文化底蕴与市场价值的 “非遗好物”,并借助数字化手段拓宽传播渠道,让三晋非遗成为讲好中国故事、增强文化自信的生动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