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小米集团发布了2024年第二季度财报,首次详细披露了其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的季度成绩单,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关注。财报显示,小米智能电动汽车及其他创新业务在第二季度实现营收人民币64亿元,其中汽车收入达到人民币62亿元,但这一业务板块却面临严峻的亏损挑战,单季度累计交付的27,307辆小米SU7系列轿车,平均每辆车亏损超过6万元。
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在微博上发文回应了这一情况,他表示:“造车很苦,但成功一定很酷!小米汽车还在投入期,希望大家理解。”雷军的话语中透露出小米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坚定决心和巨大投入。
财报数据显示,小米集团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分部在第二季度的毛利率为15.4%,相关销售成本为54亿元,亏损达到18亿元。以此计算,每售出一辆小米SU7,公司需承担约6.6万元的亏损。这一数据无疑给小米汽车的未来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但同时也彰显了小米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决心和投入。
小米汽车自2021年9月成立以来,便以高投入、高技术标准著称。其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工厂占地面积达71.8万平方米,集研发、生产、销售、体验于一体,是小米集团在汽车领域的重要布局。然而,正如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在业绩会上所言,目前小米汽车的规模较小,而汽车行业是一个典型的规模经济行业。因此,在初期阶段,高投入与低产出成为小米汽车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
面对亏损和市场竞争的双重压力,雷军和小米汽车团队并未退缩。雷军在多个场合表示,小米汽车的目标是全球前五,并计划在合适的时候进行全球化布局。他坚信,当电动汽车行业成熟时,世界前五大品牌将占据80%以上的市场份额。因此,小米汽车必须通过规模化生产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最终实现超越同行的目标。
为了应对销售热潮,小米还在进行小米汽车二期工厂建设。7月份,小米集团子公司景曦科技有限公司以8.42亿元的价格成功拍得北京亦庄新城YZ00-0606街区0106地块的工业项目使用权,用于建设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整车与零部件制造项目。这一举措无疑将进一步推动小米汽车的产能提升和规模化生产。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小米汽车依然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财报显示,小米汽车全年10万辆交付目标预计提前至11月完成,并将冲刺全年12万辆的新目标。截至2024年6月30日,小米汽车销售门店已达87家,覆盖中国大陆地区30个城市。此外,小米汽车在技术研发、供应链管理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为未来的规模化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对于小米汽车何时盈利的问题,业内专家表示,规模化生产是降低成本的关键因素之一。随着小米汽车产能的不断提升和规模效应的逐步显现,其亏损情况有望得到进一步改善。同时,小米汽车在技术研发、品牌建设等方面的持续投入也将为其未来的市场竞争提供有力支持。
综上所述,小米汽车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投入和决心是显而易见的。虽然目前面临一定的亏损压力,但小米汽车团队正以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向着成为全球电动汽车领域领先品牌的目标迈进。未来,随着规模化生产的实现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小米汽车有望实现盈利并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