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7 月,《中国新电商发展报告 (2025)》在第五届中国新电商大会主论坛重磅发布。这份报告深刻剖析了中国新电商的发展态势,指出其正通过跨行业、跨国界的协同生态网络构建,借助数字化营销、本地化仓储及跨境支付一体化等手段,加速中小企业融入全球分工,推动 "全球买、全球卖" 的全新格局加速形成。
究竟什么是新电商?报告给出了清晰定义:它以数据为核心要素,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以数字化平台为载体,秉持用户中心理念,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商贸活动融合创新催生的电商新业务形态。
在全球经济舞台上,中国新电商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不仅引领国内消费升级与产业转型,更通过跨境电商、数字技术输出和全球供应链整合,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数据最具说服力。eMarketer《全球电商零售预测报告》显示,2024 年全球电商零售额达 6.3 万亿美元,同比增长 8.8%。其中,中国以 15.5 万亿元(约 2.1 万亿美元)的网上零售总额,贡献了全球约 33% 的份额,且已连续 12 年稳坐全球最大网络零售市场宝座。
报告分析,中国新电商的跨越式发展得益于 "双轮驱动":一方面,直播电商、即时零售等新兴业态不断激发内需潜力;另一方面,跨境电商成为连接国内外市场的关键纽带。
从全球竞争格局来看,目前欧美传统电商平台在高端市场仍占主导,但中国新电商正凭借三大差异化优势实现弯道超车 —— 技术驱动的模式创新、超大规模的市场红利以及供应链深度整合能力。
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中国跨境电商展现出强劲的发展韧性。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4 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达 2.6 万亿元,同比增长 10.8%,占中国外贸进出口总额的比重提升至 6%。其中,出口额超 1.8 万亿元,占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的 70%。
值得关注的是,"跨境电商+产业带" 模式正成为中国外贸发展的新趋势。该模式通过跨境电商平台与地方特色产业带(如服装、家居、电子产品等)深度合作,借助数字化手段和柔性供应链,助力产业带企业直接对接全球市场,实现从产品出海到品牌出海的华丽跨越。
2024 年,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包括创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鼓励地方结合产业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带等。同时,全球消费者对中国高性价比商品的需求持续攀升,跨境电商平台成为连接中国制造与全球市场的重要桥梁。
这种模式的价值不言而喻,它不仅推动了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更为外贸增长注入了新动能。展望未来,随着技术创新的深化和政策支持的加强,这一模式将进一步推动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崛起,助力 "中国制造" 走向更广阔的全球市场。
随着 "一带一路" 倡议的深入推进,"丝路电商" 已成为多双边经贸合作的新平台。中国通过 "丝路电商" 合作机制,积极推动发展中国家融入全球数字贸易体系,支持中小企业借助跨境电商平台参与国际贸易。以 "丝路电商" 为载体,中国已成为全球跨境电商生态链最完整的国家。
商务部数据显示,截至 2025 年 6 月,中国丝路电商伙伴国已达 35 个,打造了一系列合作品牌,建成 120 个线上线下国家馆,在 19 个国家建设了 65 个直采基地,举办了 100 多场电商 "云上大讲堂" 业务培训。
报告指出,"丝路电商" 是连接中国与世界的重要桥梁。通过 "丝路电商" 国际合作,中国正加大力度向伙伴国提供电子支付、快递物流、电子商务等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基础设施服务,助力这些国家借鉴和应用新型电商模式,推动当地电商行业发展。
报告认为,中国新电商实践的这种普惠式发展路径,本质上是通过制度创新弥合数字鸿沟,为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数字经济秩序提供了宝贵的中国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