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15 日,国家统计局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 2025 年上半年中国经济数据: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达 660536 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 5.3%。这一数据引发广泛关注,《新闻 1+1》特邀宏观经济学家、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对相关问题进行解读,探讨中国经济下半年如何持续保持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对于上半年 5.3% 的增速,刘元春认为既在意料之中,又超乎预期。年初及年中时,国际机构对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测基本低于 5%,不少市场人士也觉得难以超过 5.1%。而中国经济能实现 5.3% 的增长,超出了许多市场人士的预期,这源于国外机构对中国经济弹性韧性认识不足,尤其对中国经济过去十多年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新转变所形成的跨越周期支撑力,以及中国在解决复杂问题时的超级治理能力了解不够。5.3% 的增速既得益于良好的经济基础,也彰显了强大的治理能力,含金量很高。
上半年 “三驾马车” 中,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是 52%,投资是 16.8%,外贸 31.2%。刘元春表示,消费成为经济复苏的核心主力,这源于消费政策的陆续出台及其拉动效应,也证明了将扩消费作为政策 “主战场” 的定位是正确的,同时围绕提振消费出台的 30 项具体措施精准有效。此外,服务类消费在节假日持续恢复且后劲强劲,以新技术、新场景为支撑的新消费在供给端也开始发挥作用。上半年消费的提升是综合作用的结果,具有良好的黏性和支撑性,只要下半年政策进一步加力,消费有望保持稳中有升。
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 2.8%,增速有所放缓。刘元春分析,这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结果,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房地产深度调整导致房地产投资持续两位数下降,对固定资产增速回落的影响占比约 90%;地方政府因债务困局、流动性不足,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后劲不足,致使相关增速放缓;部分产业 “内卷” 加剧,投资收益下降,这些行业有意识地调整投资增速。不过,他认为随着结构调整优化的推进,投资增速放缓的状况下一步有望得到遏制。
当前房地产投资和销售仍处于下行状态,刘元春表示,短期来看,要防范风险,保障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流动性安全,避免其持续 “暴雷”,同时确保居民房贷的连续性,促进房地产资金链、供应链形成良好闭环和循环,且目前必须要中期着力、中期规划。他还提到,今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召开,为下一步整个房产的中期定位指明了方向,预示着下半年房地产促进工作将上升到新台阶。
关于下半年稳经济的宏观政策力度如何进一步加大,刘元春提出,接下来投资、消费、外贸等都需要中央财政加大力度支持,宏观政策加力一定要针对 GDP 平减指数、CPI、PPI 等价格参数过低的现象进行适度调整,同时要对一些风险和潜在问题有相应对冲举措,尤其是房地产领域的流动性问题,且未来的预期盈利也是很重要的节点。他表示,目前很多境外媒体宣扬房地产 2027 年才会触底,但事实上中国一系列的新型城镇化和城市更新行动,会使房地产调整力度上升到新台阶,让房地产调整周期可能不遵循一般意义上的国外模式,因此可能要加强宣传,同时也需要加强前瞻性政策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