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车厂 60 天账期承诺背后:零部件巨头超长账期成中小企业新负担

山西制造网    2025-06-18    浏览量:100

产业链账期困局:整车厂减负与零部件压榨并存

一家模具企业起诉东风与上汽合资零部件集团的官司,撕开了汽车产业链账期问题的新切口。尽管整车厂近期纷纷承诺将账期压缩至 60 天并收获市场肯定,但产业链深层矛盾仍未解决 —— 大型零部件企业正以远超整车厂标准的账期,成为压榨上游中小企业的新痛点。
 
表面看,零部件巨头常被视为整车厂账期政策的受害者,但数据揭示了另一重真相:作为上汽集团控股的零部件龙头,华域汽车应付款项周转天数达 163 天;东风汽车旗下的东风科技更超过 196 天。这些数字远高于整车厂承诺的 60 天标准,而新能源领域的头部企业表现更甚:宁德时代应付款项周转天数超 258 天,国轩高科、中创新航等企业该指标则更高。

数据解析:周转天数与实际账期的真相

需明确的是,"应付款项周转天数" 与合同约定账期存在本质差异。前者是财务统计口径下的实际付款周期平均值,更能反映企业真实付款风格。当宁德时代对整车厂保持 60 天左右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的同时,却对上游供应商维持着超 258 天的付款周期,这种双向挤压使得产业链信用生态面临严峻挑战。
 
大型零部件企业的挤压逻辑呈现双重路径:一方面凭借新能源化与智能化带来的行业集中度提升,反向对整车厂付款条件施压;另一方面将来自整车厂的压力以更大倍数转嫁给上游中小企业。这种 "压力传导放大效应" 正在腐蚀产业链健康根基。

破局之道:透明化与责任共担

改变困局需要产业链核心玩家共同行动。整车厂作为产业链主导者,不应仅满足于自身账期改革,更需发挥杠杆作用推动零部件巨头同步规范付款政策。正如整车厂公开账期承诺获得市场认可那样,零部件企业也应公开披露账期政策,将付款周期纳入企业社会责任体系。
 
账期问题本质是产业信用生态的试金石。当超长账期被视为竞争优势的畸形表现时,唯有通过透明化的规则重塑与全链条责任共担,才能让产业链回归公平交易的正轨。在整车厂迈出第一步后,零部件巨头是否愿意跟进表态,将成为检验产业链健康度的关键指标。
 
在线咨询
服务热线:
0351-3387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