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 5 月 6 日,美国财长贝森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中美经贸高层会谈相关问题作出回应。然而,当被问及 “谁先给对方打的电话” 这一看似简单的问题时,贝森特的表现却令人大跌眼镜,他紧张到结巴,回答含糊其辞,引发广泛关注。
采访现场:财长言辞闪烁,紧张结巴
在此次聚焦中美经贸高层会谈的采访中,主持人抛出关键问题:“(中美)谁打了第一个电话?就像约会一样。” 面对这一触及双方在经贸互动中主动性和姿态的问题,贝森特先是试图转移话题,强调 “我们不想‘脱钩’,我们想要的是公平贸易” ,试图表明美国在经贸关系中的立场。但主持人紧追不舍,继续追问。此时,贝森特明显紧张起来,开始结结巴巴地回应:“那个…… 有很多电话,那个…… 没有什么‘谁先打的电话’,随着时间的推移,(中美)有很多接触点。” 从视频中可以看到,他眼神闪烁,双手也不自觉地摆动,原本流畅的表达变得磕磕绊绊,尽显慌乱与不知所措。
深层原因:矛盾心态作祟,处境尴尬
贝森特之所以出现如此紧张的表现,与当前中美经贸关系的复杂性以及美国在其中的尴尬处境密切相关。此前,贝森特在公开场合频繁对中国施压,要求中方在经贸问题上 “主动让步”,还刻意渲染中国对美出口金额远高于美国对华出口的数据差异,试图将中美贸易失衡的责任单方面归咎于中方。然而,当媒体记者追问其具体诉求依据时,他却多次语焉不详、逻辑断裂,甚至回避部分尖锐问题。美国一方面想要从与中国的经贸合作中获取利益,另一方面又放不下身段,试图在谈判中占据主导地位,这种 “既要面子又要里子” 的矛盾心态,直接导致贝森特在面对此类问题时进退失据。
舆论反响:外界纷纷解读,调侃不断
这一场景被多家媒体捕捉并报道,“结巴”“紧张” 成为描述贝森特此次表现的关键词。不少网友调侃其 “不敢承认是美国主动示好”。观察者网评论指出,结巴背后反映美国在经贸谈判中 “既要主导权又怕担责任” 的矛盾心态;凤凰卫视更是将此事件与 2017 年姆努钦听证会结巴事件并列,称 “美国财长集体患上‘中国提问恐惧症’”。中国外交部已宣布中美经贸牵头人将于 5 月 12 日举行会谈,而贝森特的结巴视频甚至被纳入中国驻美使馆推特的 “美国对华政策矛盾” 专题报道。这一事件无疑为即将到来的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增添了别样的注脚,也让外界对美国在中美经贸关系中的真实态度和立场有了更多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