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拯救你,中国的制造业?

山西制造网    2017-01-22    浏览量:601

  经济转型背景下,中国经济脱实向虚,制造业还有前途吗?这成了许多国人心中的疑问。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表示,任何一个大国,不可能不搞制造业。中国人任何时候都不能让饭碗端在别人的手里,同样,也不能把制造业这个饭碗让别人给端住。

拿什么拯救你,中国的制造业?

  制造业在中国经济中究竟多重要?先看一组经济数据。

  首先,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其次,独立经济学家马光远表示,中国制造业就业人数所占就业比重在2010年就已超过23%;第三,据上海证券报报道,制造业占中国GDP的比重在2010年就已高达40%以上。

  另外,从长远来看中国发展也离不开制造业。中国有13亿人口,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能够为中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发展制造业有利于稳定国内经济基础。另外,发展高科技也需要有基础制造业的支撑。如同董小姐霸气所言,“马云离开我活不了,我离了马云照样活。”

  换个角度来看,一旦中国完成由“制造业大国和出口大国”向“制造业强国与资本和贸易强国”的转变,届时中国将在全球价值链的高端环节拥有属于自己的核心份额。因此制造业对中国经济意义重大。

  不过,眼下受经济转型影响的中国制造业持续低迷。企业应该怎么做才能摆脱困境呢?有两家公司值得借鉴。

  一家是以做代工闻名的富士康,另一家是被视为国人骄傲的华为。

  先说富士康。

  因为前几年的跳楼事件,富士康被视为低端制造业和血汗工厂,这其中存在一定误读。

  富士康母公司鸿海集团,目前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排第25名,比华为还领先了100多名。年报显示,2016年度鸿海集团实现营收4.35万亿新台币(约合9494亿人民币)。

  在全球经济低迷以及大客户苹果公司大幅削减订单的环境下,鸿海以2.8%的下降幅度,远低于世界500强11.5%的营收总体下降水平。

  富士康竞争力主要在哪里?

  一、管理水平

  同样是制造业,别的企业赔钱,这家企业却赚钱。且其赚钱的基础还不是建立在偷漏税、减少环保投入等作法上。这就能反映出其管理水平的高低。

  二、产品品质

  粗制滥造是中国企业的普遍标签。但富士康的客户却都是苹果、戴尔、英特尔这样的一流公司。苹果前CEO乔布斯以对于细节的专注和挑剔著称,能为其承揽代工业务,证明了富士康优秀的产品制造水平。

  三、科技含量

  在许多人还不了解大数据的时候,富士康已引入生产监控体系指导生产,从物料到产品,所有流程都得到精准掌控,企业实现了由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升级。这也反映出其超前的战略眼光。

  由此可见,富士康不仅不低端,反而是值得中国企业学习的标杆。

  再看看华为。

  华为,一家没有上市的公司2016年名列世界500强第129名。

  在国内制造业一片哀嚎的2016年,华为全年销售收入预计将达到520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2%。最新出炉的2016全球手机销量榜中,华为手机名列第三(前两名是三星和苹果)。

  华为能做到今天,在于其重视技术这一核心竞争力。

  一、留住人才

  为打造技术优势,华为不惜高薪招揽技术人才。

  在2013年,新招应届毕业生的起薪就已达到9000-10000元。目前华为的工资水平是多少呢?据说年薪80万元。

  在市场销售和研发部门工作5年后,还有不菲的年终奖和股票分红。目前华为有大量员工持有股,30%的优秀员工集体控股,40%的员工有比例的持股,10%~20%的新员工和低级员工适当参股。

  截止2015年底,华为全球员工总数约17万人,其中研发员工比例达到45%。

  二、舍得花钱搞研发

  据外媒统计,2016年,华为在研发上的投入高达83.5亿欧元,约合人民币606亿元。而在2014年前的十年间,华为研发费用高达1900亿元,比A股的400家企业研发费用的总和还多。

  不过下大力研发的回报也足够丰厚。截止2015年底,华为累计获得专利授权50377件,申请中国专利52550件、外国专利30613件,90%以上为发明专利。

  三、技术保障

  测试部门人员的绩效和发现的bug挂钩,发现bug越多,说明测试能力越强。于是他们每天都在给开发人员找问题,逼迫开发人员不断进行技术改进。这种内部的部门矛盾保障了公司的产品质量。而员工的业务水平也得以提高。

  其实,不管是富士康还是华为,它们都在企业管理和技术升级上下了功夫。国内企业只有沉下心踏踏实实搞生产,才早日撕掉粗制滥造的标签,迎来自己和中国制造业的重生。
 

来源:WE言堂 作者: 周知客

 
在线咨询
服务热线:
0351-3387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