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周,中关村创新创业季2016闭幕式在北京举行。随着双创周的结束,北京佳格天地科技有限公司商务副总裁张文鹏也长舒一口气,忙碌了两周,终于可以睡个好觉。
这次双创周,佳格从深圳到北京,被多个国家级领导接见。在深圳,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科技部部长万钢、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参加了双创周的启动仪式,而佳格也是参加启动仪式的北京市唯一创新企业代表。在北京会场上,佳格商务副总裁张文鹏和产品副总裁顾竹还与国务院副总理汪洋进行了深入交流。
佳格,听起来并不耳熟,名不见经传的佳格究竟是个怎样的公司?为何在双创周上会受到众多领导的重视?
解密佳格——关键词:黑科技、技术男
据了解,佳格是一家通过卫星和气象大数据收集、处理、分析和可视化系统,服务农业、环境、金融等行业的大数据应用公司。
2013年成立于美国硅谷,逐渐成为硅谷有影响力的新锐卫星数据应用公司。2015年佳格公司为响应祖国创业创新的号召回到北京中关村,致力于把团队在卫星图像识别、大数据算法、深度学习等方面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应用到中国的各项建设中。
看到佳格创始人的背景时,记者感觉又可以写出一篇文章了《四个理工技术男的创业故事…》。
佳格CEO张弓博士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工作多年,曾参与美国环境卫星应用平台的建设,是卫星和气象数据整合系统的资深科学家。
首席科学家顾竹博士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专聘的深度学习工程师,世界上最早把深度学习应用到卫星图像领域的先锋。
副总裁王蕴刚博士,曾任美国能源局科学家,环境与气象领域专家,曾任多家学术杂志编辑。
副总裁张文鹏,曾任美国农业部ARS科学家、世界农业巨头孟山都中国公司市场总监,对农业技术与农业数据极富了解。
佳格创始人团队
NASA科学家、博士、跨国农企高管,贴着这些标签的高智商理工男在一起擦出了怎样的火花?——他们开发了一个以卫星影像和气象数据为核心的耘境农业大数据平台。
在耘境平台上,能够为客户提供实现面积测算、作物长势监测、产量和熟期预估、病虫害防治指导、农机调配和农业金融等全产业链数据支持和管理级服务,让农业从业者实现从“看天吃饭”到“知天而作”。
双创周——副总理汪洋在佳格展台驻足十分钟
目前,农业生产模式正在从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变,以精准为特征的农业,正在让种植变得更加容易。在我国从传统农业迈向现代农业的关键时期,佳格这种新颖的农业大数据应用方式,也成为双创周上的亮点和一匹黑马。
回忆起刚刚结束的双创周,看起来有些疲惫的张文鹏却显得很兴奋,“双创周我们每个人都是超负荷的工作,在深圳参加完启动仪式后,马不停蹄地赶回北京,除了日常的工作之外,我们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展会,因为每天有很多领导和客户来参观,精准农业在中国还不是很常见,我希望通过我们的科普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佳格,熟悉精准农业。”
其实,佳格也并非张文鹏想象的那样“不出名”,至少汪洋副总理与张文鹏交流时,就表示对佳格似曾相识。
原来,10月初汪洋副总理在吉林省调研农业农村工作时,棋盘村就向汪洋副总理展示过佳格的耘境农业大数据信息系统,而棋盘村实际上是佳格回国后合作的第一个客户。
“当时我就对佳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佳格对卫星数据的应用做的很好,能够帮助加快农业的发展进程,释放双手,持续性地使用土地。”汪洋副总理说。
就这样,当时原本计划在棋盘村停留半个小时的汪洋副总理,最终停留了2个小时,深入了解了吉林省和棋盘村在农业信息化方面的工作成果。
卫星影像数据的解析与农业知识的碰撞,为精准农业提供了无限可能。
哪块地发生了旱情?哪片农作物出现了病虫害?哪块地需要施肥?作物生长状况如何?今年是丰收还是减产?以上问题都可以在佳格耘境大数据平台上找到答案。
张文鹏介绍,“举例来说,如果想计算一片土地上的作物种植面积和种植区域,可以根据不同作物在遥感影像上呈现不同的纹理、光谱等特征信息,利用机器学习的方法提取出来;如果想知道作物健康状况,可以通过对卫星影像的分析,对作物长势持续监测。”
汪洋副总理也提出了如何监测预测病虫害的疑问,张文鹏进行了解答,“佳格通过学习病虫害的致病条件,对环境和气象因子进行监测和预测,同时辅助以历史发病情况的分析以及地面观测矫正实现对于病虫害影响的空间分布、周期和面积实现预测和监测。”
卫星过顶——佳格精准绘制现代农业蓝图
佳格吸引了汪洋副总理的注意,是因为佳格把天上的卫星和无人机落到了实处;把农业全产业链条,从地头直接拉到了互联网上。
不可否认,佳格卫星大数据农业的新方式开始颠覆传统的农业模式,在农业发展中,佳格的大数据和精准算法不仅可以渗透到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而且能够帮助农业实现跨行业、跨专业、跨业务的发展。
佳格的背后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公司,而是一种新的生产力。汪洋副总理也对佳格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希望佳格还能将卫星数据落地到更多的农业企业和农民,帮助农业生产者实现标准化生产和生产过程可追溯,提高产量保证食品安全,当然佳格的数据不仅要运用在农业上,未来还可以帮助防汛工作,提供汛期预警等信息。”汪洋副总理说。
佳格耘境平台牧草长势监控
从小农经济到卫星遥感精密算法与现代农业的深度融合,佳格正在绘制一幅美好的现代农业蓝图。在政策的科学指导、资本的不断投入、新兴技术的不断创新中,佳格能否为未来的农业发展打造出更为现代的“桃花源”?
据悉,我国目前有效耕地面积超过20亿亩,其中至少有10亿亩左右的耕地是土地流转合并成的大型农场、私营大型农场和中型家庭农场。这大约10亿亩耕地背后的近50万新型农业主体就是佳格农业的直接用户,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特别是国家政策鼓励扶植家庭农场和提高农业标准化操作,佳格服务的范围会进一步增加。
张文鹏介绍,目前佳格服务许多大型农企,比如,佳格服务的一位北方客户,生产规模超过100万亩,服务的作物种类涵盖玉米、大豆、马铃薯等。佳格还将采用更多的技术手段获取农业信息,为科学、高效、规范的农业生产服务。
携手微软加速器—耘境平台嵌入微软云平台
当然,佳格的脚步并不止于农业,2015年佳格落户海淀区创业大街,2016年8月,佳格从千家申请团队脱颖而出,成为微软加速器的第八期校友企业。依托微软的前沿技术、客户资源和宝贵的云服务,佳格大数据也让更多的客户熟知,为农业公司提供管理、种植指导、保险、期货、贷款等金融领域提供服务。
作为海龟企业落户在微软加速器,佳格得到了海淀区政府、中关村管委会、和微软加速器的大力支持。
微软加速器亮相中关村创新创业季2016闭幕式
佳格公司开发的一套以卫星、气象数据和深度学习算法为核心的耘境农业数据平台,将所有的环境、气象变量和农业生产数据纳入到计算模型中,现在佳格将农业方面应用的耘境平台嵌入到微软云平台上进行技术开发及应用创新。
佳格CEO张弓介绍,微软云平台为佳格提供了卫星数据计算存储资源和云平台动态管理以及诸如图像识别、PowerBI等应用插件,帮助我们的技术开发人员顺畅的把技术向客户应用转化,佳格结合微软云平台更好地把我们的技术落地帮助中国的农业操作者提高管理效率和收益。
来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