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工厂,就是世界市场大规模提供工业品的生产制造基地。而在2015年,中国出口总额达2.27万亿美元,排名世界第一,外贸依存度达到50%,MADE IN CHINA产品占到世界市场的20%,中国成为公认的“世界工厂”。
“世界工厂”对于中国来说,既有偶然又有必然。在政治上,中国政府给制造业提供了持续而有力的政策支持,比如《中国制造2025》。在人力资源上,中国地大物博,有足够的自然资源供给,劳动力廉价且工作热情高,但随着生产成本的逐步走高和工业4.0时代的来临以及智能制造的普及,中国制造业一枝独秀的时代已然过去,并且被更多的国家所赶超。中国是否会捍卫“世界工厂”的美誉,同时在转型升级中越变越强。
中国的制造业现状
中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正在逐年稳步攀升,但将在近几年呈现相对缓和的增长趋势。
尽管如此,在 2013-2020 年间,中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仍将低于其他竞争国。比如,到 2019 年,中国每小时劳动力成本将仅会达到巴西的 35.2%、墨西哥的 55.2%和土耳其的 75%。
事实上在劳动力成本方面,中国仅相对于印度、印度尼西亚及越南等新兴制造业国家失去相对优势。中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高于这些国家的趋势将在未来几年内被逐步扩大,原因也来自于这些新兴国家的薪酬增长因劳动力供给充足而一直维持在低速水平。
据预测,中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将在 2019 年分别达到越南劳动力成本的 177%及印度的 218%,而这一对比数据在 2012 年分别是 147%及138%。这些新兴制造业国家能否利用这一成本优势将取决于他们是否拥有开发有效的供应链基础设施的能力。
同时人民币不断升值,不利于外贸出口的增长,因为人民币升值后,提高了我国出口产品的外币价格,出口企业的成本相应提高,削弱了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利于出口的持续扩大,从而导致国内大量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价格竞争优势降低。
纵观全球制造业强国,无一不是该国工业有一系列重要生产部门的生产能力及其在世界市场上的份额位居前列,有大批的工业企业成为世界制造业领域的排头兵,而反观中国,虽为名义上的制造业大国,但在产品研发、渠道物流、关键零部件生产上还是缺少国际竞争力,中国只是一味的在扮演制造的角色,只管加工装配。
不过中国正在迅速崛起一部分企业,为技术研发发言。比如中国华为。近日,华为公司分别在美国和中国向三星公司提起知识产权诉讼。在该诉讼中,华为要求三星公司就其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对华为进行赔偿,这些知识产权包括设计通信技术的高价值专利和三星手机使用的软件。
或许华为要战胜三星并不容易,但在一定意义上,这就是对中国制造的捍卫,我们正在从简单、低廉的安装加工向更高层次、利润更大的研发制造上靠拢和发展,掀起一场中国制造下的品质革命。
来源: 中国奥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