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中国汽车制造商正在酝酿一个和宝马一样酷的计划

山西制造网    2016-09-22    浏览量:628

  在工业4.0的框架下,上汽大通目前在实现客户定制化制造方面所做的努力与其德国同行并无本质上的区别。

  这家总部位于上海的中国汽车制造商正在推进一种被称为“C2B”的智能化大规模制造方式,后者也被其视作汽车行业继福特T型车流水线生产及丰田生产方式后的下一个变革方向。

  C2B模式所提供的核心价值在于将终端用户纳入了产品开发的全过程——用更为直观的方式解释,即车主可对汽车的配置进行随意增删,从而避免为不需要的冗余配置买单。此类变化被认为是汽车制造业从工业3.0时代向工业4.0时代迈进的必然环节。

  智能制造的兴起为这种以车主为主导的高度定制化生产方式提供了环境性的支持,而上汽大通则希望赶在此类趋势成为行业共性之前,率先重构新型产业链两端的关系。

  在此前的工业3.0时代,作为B端的汽车制造商与C端用户之间往往会围绕性价比展开博弈,此举在对汽车制造业本身的发展造成限制的同时,也不断消磨消费者的信任感。而在全新的框架下,此类博弈将自产品开发阶段起彻底让位于信息透明及共享,继而令用户体验得到大幅提升。

  其实这一趋势在上汽大通正式提出C2B智能制造的商业模式之前已在其汽车制造业务中有所体现。截至目前,在该汽车制造商覆盖宽体轻客、MPV、房车、SUV、皮卡等多种产品的制造业务中,用户个性化定制订单比例高达40%。

  以该制造商旗下的宽体轻客V80及房车为例,上述车型均实现了个性化定制,并在整个品牌体系中形成430个产品公告,配置组合则超过2万种。上汽大通方面透露,其定制化和柔性化的制造模式在理论上可为2的29次方种车型提供配置组合方面的支持。下一阶段,该汽车制造商预计可向用户提供数万乃至数十万种的车型选择,而目前主流汽车制造商向消费者提供的车型平均数量仅为20种左右。

  由于上汽大通自创立以来曾大量承接定制化订单,因此在其企业内部,类似C2B的商业模式雏形早已形成。在过去5年内,该制造商的生产模式逐步从大规模标准化生产转变为“基型车+改装”,并形成按库存生产和按订单生产的混合业务模式。而随着产销能力在海内外市场上持续提升,上汽大通在满足小规模个性化定制需求的同时,也衍生出大规模定制的体系能力。今年1-8月,“大通速度”实现了高速增长,上汽大通累计整车销售28635台,同比增长32%。放眼海外市场,上汽大通正代表中国汽车,受到广大海外市场的欢迎。上汽大通已经出口到41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发达国家市场成为一大亮点。在英国,3000台车大单成功交付;在爱尔兰,出口超过300台;在澳大利亚,销量名列中国汽车品牌第一;在新西兰,上汽大通的市占率高达15%左右,其中V80已经超过福特,排名第二。

  作为该汽车制造商的母公司,上汽集团则在其背后提供了资金及企业政策方面的支持。按照上汽集团在“十三五”期间的“X+”战略规划,个性化、定制化制造将成为发展核心之一。对于上汽大通的C2B项目,上汽集团投入了高达20亿元的资金,并在技术、人才及供应链上提供支持。

  今年北京车展期间首发的SUV D90概念车是上汽大通在C2B方面所做的一次具象化尝试。新车轴距达到2950毫米,车身宽度为1926毫米,拥有同级产品中最宽敞的三排乘坐空间,且具备高达8种座椅布局。在动力方面,D90将搭载上汽高功率版NLE2.0T涡轮增压发动机,匹配法国进口6速自动变速箱,其动力总成调校也由法国邦奇特殊定制,而智能四驱行驶系统和全地形反馈系统则能提供运动、冰雪、岩石等多重驾驶模式。而在安全性方面,除同级最坚固的车身结构外,D90还搭载了采用以色列mobile-eye技术的ACC、LDW、AEB等主动安全配置。此外,新车在车舱内部还将配备12.3寸大屏幕、8寸虚拟仪表盘以及最新一代上汽阿里互联网系统,以确保出色的人机交互体验。看起来,这将是一款处处攻向对手要害的产品。

  “通过对中国SUV市场的调查和分析发现,国内的自主品牌SUV产品大多属于小型或紧凑型SUV产品,售价一般不超过10万元,这部分SUV产品其实相当于传统的A0级轿车。”上汽大通的一名内部人士表示。对于这家擅长发挥差异化优势的汽车制造企业来说,在20万元的价格区间内推出一款“性能好、空间大、外观出色且能与合资品牌实力相抗衡”的产品,就成了最能触及消费者痛点的商业行为。

  另一方面,高度的自主性则将是D90赖以聚拢用户的核心竞争力。除最常见的车辆颜色和内外饰件选项外,上汽大通D90将提供大量完全自由的功能性选配,其中包括天窗、座椅数量、座椅功能、互联网大屏、电动尾门等23项用户最关心的功能。换句话说,用户即便只购入最低配车型,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仅添加所需配置选项。

  事实上,上汽大通在D90车型上首次采用了业内罕见的“解构主义”模式,以打破传统汽车在研发、设计及业务环节中以企业本身为中心的单一运作模式,转而通过线上及线下平台,令用户深度参与产品开发全过程。其中包括产品架构定义、整车性能和子系统开发过程、产品验证及配置、价格定义等阶段。

  “我行MAXUS”平台是上汽大通自主搭建并运营的C2B数字化信息入口。在产品筹备阶段,该汽车制造商可通过该平台,与上百万的用户进行在线沟通及交流。海量的用户数据则通过云计算得以分析,最终帮助制造商了解用户需求。上汽大通方面称,借助此类数据平台,公司甚至可以对在总体用户中仅占5%的意见进行精准把握。“相比之下,传统的用户抽样调查取1000个样本就已经很多了。而C2B平台则可以同时处理上百万条用户需求。”上述人士说。他同时透露,该制造商还计划推出数字4S店,以便将类似的理念推向产品的销售过程。

  在对汽车行业至关重要的产品制造环节,上汽大通则将通过无锡生产基地、溧阳房车生产基地等两大“智能工厂”以及涵盖智能开发、智能供应链、智能物流和智能生产等全智化体系来确保C2B模式下的定制化产品能拥有与标准化产品接近的交付周期。此外,所有个性化定制部件也将在此环节中经过主机厂及主机厂授权的第三方认证,用户无需为汽车质量产生担忧。

  从市场的实际反馈来看,上汽大通所倡导的C2B模式正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在今年7月举行的奇点大会上,有4000多名参与车型自定义的用户对尚未上市的D90进行了“盲订”。上汽大通方面也因此在刚刚过去的成都车展期间,将D90车型的“定义点”由此前的18个增加到60个。下个月,该制造商旗下首款C2B产品——大通房车也将正式发布。

  当然,在定制化制造的领域,上汽大通并不孤独。宝马自1990年代起便已陆续开始在这一领域的探索。最近,这家德国豪华汽车制造商更是将其个性化定制服务带到了全新7系旗舰车型上。不同于宝马主要针对豪华车细分市场的高端定制。上汽大通将实现全民参与造车,使用户全程参与产品的定义、开发、认证、定价、配置、改进阶段,在定制化走得更远。目前,上汽大通C2B项目已经进入第二个阶段“开发阶段”。在这个阶段,上汽大通列出了具体的零件清单,让用户参与设计或讨论。譬如,对钥匙的外壳颜色,越野外饰套装里的格栅、车顶越野灯、挡泥板等,个性化套装里的个性化徽章、车身贴、娱乐大屏等,运动套装里的卡钳、轮毂、前大灯等,以及玻璃、音响、绞盘、第一排座椅等几十项零件进行了公布,让客户参与设计或者讨论。

  正如大野耐一在《丰田生产方式》一书中对《福特的生产体制》所做的评述:“如果亨利·福特今天在世的话,肯定也会推行和丰田一样的生产方式。” 而对于一种充满前景的生产方式,相信没有任何一家志向远大的汽车制造商会说“不”。

来源:界面新闻

 
在线咨询
服务热线:
0351-3387930